2020年,是学院“十三五”规划“收官年”暨建校第70周年。五年来,学院继续坚守“为国家工业化与国防现代化而奋斗”的创校初心,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牢把握办学方向,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内涵建设,先后成为“全国优质高职学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实现了高职院校“国家队”三连冠,迈入“双高时代”新征途。
适值建校70周年之际,学院特别推出以“巡视十三五献礼70年”为主题的系列报道,巡视“十三五”建设历程、总结建设成果,向建校70周年献礼。本期聚焦机械工程学院。
五年来,机械工程学院聚焦《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实施,以信息化引领工业化为先导,持续推进制造类专业改造升级,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校企合作,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强化师生工匠精神培育,开办中德合作班,探索装备制造类专业发展新模式。
创新实施“一快四高”建设模式,进入高水平专业群第一方阵
创新实施传统制造类专业向智能制造类专业转型升级的“一快四高”的专业建设模式。该模式以快速响应产业技术变革需求为目标,以增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人才需要高度适应、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产业发展趋势高度融通、教学团队执教能力与企业技术更新高度契合、专业教学资源内容与现代生产方式变更高度匹配”为路径,深入推进制造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基本建设,提高制造类专业建设水平。5年来,该模式获得湖北省第八届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数控技术专业成为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国家“双高计划”重点建设专业群专业;机械工程学院成为机械行业智能检测技术职业教育集团联系理事长单位、全国机械行业FANUC先进制造人才培养联盟常务理事单位。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入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
以建设高素质结构化双师型教学创新团队为目标,以“湖北名师工作室”为载体,实施“青蓝计划”、“工程能力升级计划”、“教学能力提升计划”,提升“双师”素质。5年来,青年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等获得国家级一等奖7项、国家级二等奖8项;周兰教授成为全国首批“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成为全国机械行业首批职业教育服务先进制造领军教学团队,10余名骨干教师进入教育部首批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优化校企合作平台,建成教育部现代制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等5家智能制造领域领先企业建立先进技术应用中心等校企合作平台,共建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实训室、3D打印实训室等8个专业实训室,被评为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装备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和现代制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开展合作,根据企业需求组建了精密检测订单班。
强化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提升教学信息化应用能力
适应“互联网+”时代学习方式变革,完成了3门专业核心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其中,“现代数控加工设备装配与调试”等2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资源共享课。高质量完成“激光切割工艺实践”等2门国家级资源库子项目建设课程、“3D测量与逆向设计”等3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任务。系统化高水平在线资源建设与教学信息化能力培训,在今年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发挥了重要作用。
落实“课前三分钟”试点方案,促进工匠精神培育
贯彻落实《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课前三分钟”试点实施方案》,以弘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目标,系统化设计与实施以“工匠精神,匠心筑梦”为主题、以制造业时代榜样人物成长轨迹和专业大赛成果案例为主要载体的“课前三分钟”课程思政,增进了专业教育与职业精神教育融合,推进了“知识学习--技能训练--职业精神养成”的一体化。
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开源共享,积极承担各类技术培训
以精密检测实训室为依托,应用三坐标测量仪进行技术培训,承担了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湖北选拔赛、全国选拔赛选手精度检测培训任务;以3D打印实训室为依托,面向湖北省中职学校骨干教师开展3D打印技术培训,培训教师达14400余人日。针对柔性制造单元集成设计与应用技术,开展了多批次、4周到8周时长的国家级、省级师资培训;开展了面向通用汽车武汉分公司、中船重工武汉船用机械有限公司员工的进阶式技术培训。
探索德国双元制本土化,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与德国工商大会合作开办工业机械工中德班,全面引进德国先进的职业标准、专业课程、培训方式,并深入进行本土化开发,开发应用一批自编教学教案(教师工作页)和学生学习手册(学生工作页)。中德班学子在各项大赛喜获佳绩,先后获得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湖北省选拔赛“综合机械自动化”赛项第1名、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一等奖等奖项,其中,3人被评为“湖北省技术能手”,毕业生被多家高端企业争相录用。(机械工程学院 职业教育与发展规划研究院)